初秋,天气转凉,但在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内,智能设备及自动化系统远程云平台项目的数据测试进展正酣。该远程服务云平台项目为我省首批50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如今已经提前完成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无独有偶,由辽宁大族冠华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LC系列激光模切雕刻机项目也已经完成了生产线改造,待实现产业化。该项目取代了传统工艺,大幅提升生产的精准度和生产效率,为小批量和个性化加工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
和东方测控、大族冠华一样完成建设并试运行投产的首批试点示范项目企业还有7户,包括沈阳机床、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大连机床集团、辽宁曙光汽车集团、九三集团铁岭大豆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在首批50个试点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省将继续发挥排头兵带动作用,计划年内再选出50个左右省级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百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引领辽宁“智”造实现新跃升。
通过优势项目试点示范,向省内工业企业展示什么是智能制造、如何逐步实现智能制造,是我省践行 《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的重要抓手。
我省先后组织50户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了华晨宝马铁西智能工厂、沈鼓集团云服务平台和沈阳机床i5智能数控机床工厂等先进项目,并邀请沈阳机床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西门子数字化工厂等企业对实施智能制造进行深度解读。通过亲身感受和专家介绍,激发了企业家们进行智能改造的热情和决心。
紧接着,我省又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辽宁省智能制造产品和设备推广专项行动,把对接会开到每个城市,开到企业家门口。组织包括部分50户试点示范企业在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制造商、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到我省14个城市逐一开展推广应用对接活动,并根据各地用户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升级诊断咨询。目前,该对接会已经召开了12场,近500家企业参加并获益。
“发展智能制造,我省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先发展试点示范,以先进带动落后的方式,最终引领全省工业企业迈入中高端,是较为有效且实际的做法。”省工信委工作人员表示。
2016年,结合辽宁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我省制定出台《辽宁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我省智能制造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发展体系相对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骨干企业跻身同行业前列,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孙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