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创新,是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与生俱来的本性和基因。几天前,中德装备园对外发布消息,正积极争取进入辽宁自贸区区划范围,全面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此前,比照上海自贸区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措施,中德装备园曾推出一系列创新改革先行举措,如在东北地区首推“零收费”政策;成立专门的规划部门,独立行使园区48平方公里的规划审批权等等。
围绕承载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现实需求,中德装备园正在园区建设、对外合作等重点领域和“点位”开展全面探索、谋求全新突破。一个高端化、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园区正在沈阳西部崛起壮大。
探索全新开发模式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按照上市公司的架构组建了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各司其职,平行运作。
中德装备园在园区建设上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松林这样回答:“站位国际高端推进中德装备园开发建设,推动在社会化办园、创新性办园、开放式办园上探索新经验、取得新成果,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
传统园区发展模式是“政府融资、政府建设、政府招商、政府服务”,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要投入大笔资金,然后再招商引资,其弊端早已显现。
为此,中德装备园借鉴国内外先进园区建设经验,明晰市场化开发建设路径方向,探索全新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中德装备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上市公司的架构组建了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园区管委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各司其职,平行运作。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园区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履行评估、监督、监测等职能,在服务过程中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则负责土地的整理、投资,园区建设、运营,项目招商引进等。“的确,这么大一个园区,如果按传统模式开发,政府大量真金白银投入,短期内可见效益,却不可持续。”沈阳市铁西区代区长、中德装备园管委会主任董峰说。
实践证明,这样的园区开发模式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目前,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在加速推进之中,20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开发建设的格局开始形成。以中德大街、大堤路西延线、开发22路、25路等为代表的主要路网建设正在加快实施;细河沿线综合整治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全程63.8公里的铁西新城综合管廊工程已全面施工建设,开挖长度超过4公里;承接德国中小企业的标准厂房建设正在分期分批有序实施,其中首期厂房建设已经摘牌。
管理运营国际视野
中德装备园划入功能区,公开招聘人员,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成立沈阳德中企业服务中心,让德国企业投资、德国企业管理、德国企业受益。
今年,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铁西区委、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结合实际,将铁西城区部分划分为八大功能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分为七大功能区。中德装备园作为开发区七大功能区之一,率先在园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改革,面向全区全社会公开竞聘上岗,搭建适应对德合作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园区行政管理架构,中德装备园组建了精干高效、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水平的管理团队。
就在11月8日,沈阳德中企业服务中心A区首批项目举行入驻仪式,包括德国西门子、史太白等12家入驻企业,德国柏林BDP管理咨询公司、德国德特信息工程公司等14家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沈阳德中企业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亿欧元,明年年初将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初实现企业入驻。
据介绍,沈阳德中企业服务中心由沈阳德中企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而德中企业服务公司由园区管委会与德资企业合资组建,实行完全市场化、国际化运营。中德装备园常务副主任李宝军告诉记者,“未来,德中企业服务中心项目中政府所持股份,将转让合资公司股份,实现股东德国化。项目运营、招商和综合性物业服务将全部交由德国企业,最终实现德国企业投资,德国企业运营,德国企业服务德国企业的特质。”
打造绿色智慧样本
建设国家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发布企业智能制造分析指数、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数;推广分布式能源革命,城市更低碳、环保。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6沈阳·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董峰对外公布了铁西区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按照沈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铁西区出台具体方案,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工厂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化,产业服务数据化,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个全新的样本。
目前,铁西区正会同国家信息中心、北京中联润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中德装备园建设国家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定期对外发布企业智能制造分析指数、东北经济振兴指数、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数,让从中德装备园走出的数据影响世界。同时,铁西区还将建设社会综合治理智能化平台,实现公安系统、城管系统、执法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部门大数据全面共享。中德装备园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发挥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聚集的优势,建设智能化的交通、市政设施和环境系统,深度率先挖掘大数据技术在产业园区管理、运行中的应用方向。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中德装备园将吸收国内先进园区的经验,率先推广分布式能源,采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系统,使风能、光能、生物质能、天然气能源互为补充。
同时,将智能技术应用到能源领域,推行建筑结构优化、分时分区策略、气候补偿控制、智能集中管控四大策略,结合物联监控技术、终端控制技术、水力平衡技术、管网除垢防垢技术、输配变频技术、大数据云技术六大技术,最终打造一个智能化、系统性、专家级城市智慧能耗管理系统,实现园区能源供给革命,利用方式更绿色环保。
短评
闭门造车没有出路,不断突破才有未来。事实上,中德装备园如果沿袭成型园区的发展套路,不仅会失去其自身特色,也难以快速壮大。
从园区模式创新到招商模式创新,再到对外合作方式创新,创新成就了中德装备园的今天,也深刻影响其明天。
可以预见,集各种创新元素于一身的中德装备园,必将成为创新发展的典范,化身东北振兴、创新驱动的引爆点。
□本报记者/张艾阳/金晓玲/郭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