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抚顺市顺城区将稳增长、扩就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型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搭建全方位立体平台,帮助那些有点子、有想法的企业成功孵化,不仅走上创业之路,并实现快速发展。五年来,共完成城乡实名制就业6.5万余人次;扶持创业带头人716个,带动就业4535人; 通过创业孵化基地扶持41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9万元;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有1人就业,确保动态为零。
辽宁凯悦家政公司经理闻明几年前在农村开了个农家乐,由于不在热闹街区,客人少,她决定到北京考察市场。最初她想在北京开个豆制品厂,然而到了北京后,视野突然开阔了,她的想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家政行业,经过深入了解,她看准了这一行。于是,她在北京做了一名家政服务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了家政服务业的艰辛与这个行业的美好前景。她回到抚顺后,开办了一家家政公司,又找到顺城区就业局,通过就业局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现在她已拥有200多名员工,迈出她事业上的第一步。她激动地说:“还是回家好,遇到所有的困难,在家乡都有人帮。”
孵化基地
让创业梦想起航
为解决有创业愿望人员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的“三无”问题,2012年,该区在六职专院内建立了15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12家。
2015年,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经营模式,在顺城区城东三期奥海澜庭小区内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主的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入驻企业享受场地租用免费一年至二年、优先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基地集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创业者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孵化基地已入驻29家企业,带动260人就业。预计年末入驻企业将达到40家,可带动300人就业。
按需培训
实现高质量就业
据调查,顺城区从事家政服务人员已达到5000余人,她们没有技能,只通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就匆匆上岗,投诉多,顾客不满意。为适应市场需求,顺城区就业局全力打造“顺城家政”培训品牌,进行了月嫂、保姆、育儿嫂等6个专业的培训,现已培训学员1500余人。
为缓解市场压力,就业局还在北京新建了3个劳务输出基地,与亿盟集团、西红柿家政服务公司等签订了就业输出协议,确保培训、安置、输出一条龙服务,已输出月嫂、保姆、育儿嫂等家政服务人员800余人。
真情服务
为特殊群体定制岗位
近几年来,顺城区就业局对辖区内有就业愿望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培训、茶艺培训,为他们“私人定制”就业岗位,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几年来,通过培训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00余人,帮助他们走出了困境。城区各街道、社区与企业联合成立社区“无围墙工厂”,为辖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保障。
葛布街道新地社区将辖区附近的扦裤脚、缝纽扣等小活都纳入到社区“无围墙工厂”,为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社区居民白丽娟今年48岁,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十分困难。儿子有先天性疾病,2008年去世了,之后她与丈夫离了婚,一连串的家庭变故造就了她坚强的性格,让她笑对人生的不幸,她努力学习手工编织,成为远近闻名的“编织王”。她带领周边45名下岗失业女工组建了一个“巧手嫂”工作室,编织手工艺品、做针线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能有一技之长。
目前,“无围墙工厂”已安置2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虽然收入不多,但也可以改善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
□石 轩/本报记者/周 明/崔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