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辽宁省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发展指引》的通知
-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 编辑:辽宁澳门赌博平台管理员
- 来源:澳门赌博平台
各市及沈抚示范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推动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澳门赌博平台制定了《辽宁省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发展指引》。现将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澳门博彩公司
2020年12月14日
辽宁省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发展指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涵养技术能力,推动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文件,现就推动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条 企业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骨干企业做“盟主”,通过契约关系,把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联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联合体。
第二条 联盟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推动联盟发展,是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迫切要求,是提升企业涵养技术能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着力构建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创新围着需求转的良性循环。
第四条 联盟的构建重点聚焦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有助于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第五条 推动联盟构建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
(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要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有利于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协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围绕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
第六条 联盟成立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要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多个独立法人组成。企业应处于行业骨干地位;高校、科研院所在合作的技术领域具有前沿水平;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可根据联盟技术创新的需要作为成员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协议中有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任务分工。联盟协议必须由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共同签署生效。
(三)要设立决策、咨询和执行等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明确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联盟执行机构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有关日常事务。
(四)要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对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并建立经费使用的内部监督机制。联盟可委托常设机构的依托单位管理联盟经费,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要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联盟研发项目产生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六)要建立开放发展机制。要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吸收新成员,并积极开展与外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联盟要建立成果扩散机制,对承担政府资助项目形成的成果有向联盟外扩散的义务。
第七条 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从市场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积极构建联盟,探索多种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八条 澳门博彩公司择优选择一批联盟开展示范工作,积极探索联盟运行及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鼓励和支持联盟在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发挥行业作用、承担重大创新任务、落实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试先行。充分调动和发挥联盟各方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更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创造经验。
第九条 积极探索支持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发挥大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联盟的盟主单位和主要成员单位联合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科技计划,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围绕联盟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特别是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企业涵养技术能力,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积极将联盟成员合作成立的科技型企业纳入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领军企业。
第十条 各地区、各单位要把推动联盟建设作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紧迫任务。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规划,推动联盟构建,促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